“台湾”名称的由来,中国历史上何时开始记载台湾

发布时间:2020-07-16 15:15发布者:翻历史网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已经存在关于台湾的记载,但当时并非称为台湾。

沈莹《临海水土志》和《三国志・吴志》将台湾称为“夷州”,《禹贡》中的“岛夷”、《汉书》、《后汉书》中的“东夷”等都是指今天的台湾。《隋书・流求传》称台湾为“流求”。

唐代的柳宗元、韩愈,宋代的《诸蕃志》和《宋史》仍继续称为“流求”,《元史》则写作“遛求”。

另外,从隋代到元朝,有些史书和私人著作中还使用过“留仇”、“琉球”、“流虬”等的名称,大体可认为是同音异写。

“台湾”名称的由来,中国历史上何时开始记载台湾

关于历史上的流求,学术界看法不一致,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论流球还是琉球等等,都是指今天的台湾。

到明代初年,现在冲绳岛上的三个国王之中山国王察度遗使入贡,明王朝以为他们是从福建东南方海上来的,应该就是历史上的流求,所以就称他们为“琉球”。

过了不久,发现在此以外还有一个面积更大,更靠近大陆的流求,不能不加以区别,他们又把有保持通贡关系的琉球称为“大琉球”,而把一千多年来已有接触往来的台湾称作“小琉球”。这种把大称小,把小称大的颠倒作法,不免使人感到好笑。

“小琉球”在明代官方史书中记载广泛,如《筹海图编》、《皇明海防纂要》、《武备志》等书一律称台湾为“小琉球”,连当时欧洲出版的重要地图,如韦留的世界地图,拉查罗路易斯的世界地图,都拉度的远东图志等,也都在台湾岛的位置上标上“lequenopequoio”,“lequeiominor”字样,意思也都是小琉球。

后来,由于台湾海峡两岸贸易日益兴旺,来往大陆和台湾的人日趋增多,人们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用各种美好,生动的名称来称呼台湾。

台湾卫星图

从福州驶往琉球,水手在横渡海峡时常常看见岛北面的一座高山,这座山的形状有点像一个罩鸡的笼子,因此称之为“鸡笼山”。开始它只不过是一座山的名称,后来逐渐变为台湾北部沿海的通称。

大陆和澎湖各岛渔船在台湾西部海面捕鱼时,往往要在一个可以避风的港囗里修理渔具,晒补鱼网,他们就叫这个港口为“魍(网)港”,由“魍港”音转为“笨港”“北港”,有一个时期是台湾中部沿海的通称。

大陆沿海商船每年有好几次开到台湾南部一个宽阔平静的海湾中,然后登岸,与称作“大员”的平浦人交易。他们称这一带地区为“大员”,由大员音转为“台员”“大湾”、“台湾”,逐步成台湾南部沿海的通称。

在海峡两岸贸易的发展中,台湾南部沿海由于地势平坦,物产丰富,居民稠密,又拥有天然良好的港湾而成全岛的政治经济中心。

1661―1662年郑成功赶跑荷兰人,以赤坎为中心设置府县,进行统治。1683年,清政府就其地设立台湾府,规定与厦门单口对渡,自此,“台湾”开始逐渐成为宝岛的名称。

展示推广-翻历史网展示位

精彩图文

热门精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