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趣史】洛阳纸贵的典故,文学名匠成长记
发布时间:2019-07-03 14:18发布者:翻历史网
发布时间:2019-07-03 14:18发布者:翻历史网
晋武帝司马炎统一全国以后,西晋政治上趋于安定,经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艺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由于这段时间是在晋武帝的太康年间,所以历史上把这一段时间称为“太康繁荣”。在这段时间里,西晋出了一位很有名的文学家——左思。他创作的《三都赋》曾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人们对这部作品赞不绝口,文人墨客都竞相传抄,从而一下子使洛阳的纸张的价格都贵了起来。原来每刀千文的纸一下子涨到两千文、三千文,而且即使是这样很多人也还买不到纸,不少人只好到外地买纸,抄写这篇千古名赋。这也就是“洛阳纸贵”的典故了。
左思,字太冲,山东临淄人。由于他身材矮小,相貌丑陋,而且说话还有点口吃,使得他从很小的时候起,他父亲左雍就看不起他,常常对外人说后悔生了这个儿子。左思的学习成绩也确实是平平常常,没有表现出一点的过人之处。他先是学习书法,后又专攻琴术,都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他的父亲对此十分失望,有一次,竟当着他的面,对自己的朋友说:”左思这孩子的学习,还赶不上我小的时候昵!“这事对左思的刺激很大,从此他便潜下心来,发愤读书,终于写得了一手好文章,并且以辞藻华丽而小有名气。这时,左思的妹妹左芬因品貌出众、才学过人,被晋武帝选入宫中,左思也就随全家来到了京城洛阳。目睹京都的壮观繁华,左思萌动了效仿班固和张衡写一篇《三都赋》的念头。
原来左思小的时候,曾经读过班固写的《两都赋》和张衡写的《两京赋》,很是佩服文中宏大的气魄和华丽的文辞,认为他们写出了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的京城气派。然而当他真正的来到都城洛阳,将自身融入到洛阳的繁华与壮丽中时,他又发现了两人的作品中虚而不实、大而无当的弊病。于是,他决心依据事实和历史的发展,写一篇《三都赋》,把三国时魏都邺城、蜀都成都、吴都南京写入赋中。为了写《三都赋》,左思特意去这三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考察,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收集好资料后,他便闭门谢客,开始苦心创作。他为了这部作品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在室内、院中,甚至茅厕内都放上了纸,不管在什么时间,不论走到哪里,只要想到一个好词、一个好句,便立即用笔记下来,从不放过任何一次灵感火花的闪现。就这样他远离热闹、忍受着寂寞,专心著书,熬过了整整10个酷暑严冬,终于写成了轰动一时的《三都赋》然而,这部作品刚刚问世的时候不但没有引起轰动,反而遭到了很多人的冷嘲热讽。当时一位著名文学家陆机也曾起过写《三都赋》的念头,当他听说名不见经传的左思写《三都赋》,就挖苦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竟想超过班固、张衡,太自不最力了!”他还给弟弟陆云写信说:”京城里有个狂妄的家伙写《三都赋》,我看他写成的东西只配给我用来盖酒坛子!“
左思不甘心自己的心血遭到埋没,就找到了著名文学家张华。张华先是逐句阅读了《三都赋》,然后细问了左思的创作动机和经过,当他再回头来体察句子中的含义和韵味时,不由得为文中的句子深深感动了。他越读越爱,到后来竟不忍释手了。他称赞道:“文章非常好!文笔流畅,精彩传神,让人读后叹为观止。那些世俗文人只重名气不重文章,他们的话是不值一提的。皇甫谧(mi)先生很有名气,而且为人正直,让我和他一起把你的文章推荐给世人!”
皇甫谧看过《三都赋》以后也是感慨万千,他对文章予以高度评价,并且欣然提笔为这篇文章写了序言。他还请来著作郎张载为《三都赋》中的《魏都赋》做注,请中书郎刘速为《蜀都赋》和《吴都赋》做注。刘逮在说明中写道:“世人常常重视古代人的东西,而轻视新事物、新成就,这就是《三都赋》开始并不被世人所认可的原因啊!”在名人作序与推荐下,《三都赋》很快风靡了京都,懂得文学的人无一不对它称赞不已。甚至以前讥笑左思的陆机听说后,也细细阅读一番,也点头称是,连声说二“写得太好了,真想不到。“他断定若自己再写《三都赋》决不会超过左思,便停笔不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