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官修史书制度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

发布时间:2019-11-16 13:47发布者:翻历史网

隋唐以前的史书大多为私人著述,隋文帝时还曾下令禁止私人撰修国史。唐朝更重视史书的编纂工作。唐太宗设置史馆,由史馆征集史料,修撰前代和本朝的历史,并由宰相兼领史馆,从此成为定制。

唐时编纂的正史有房玄龄等撰的《晋书》、姚思廉撰的《梁书》和《陈书》、李百药撰的《北齐书》、令狐德棻撰的《周书》、魏征撰的《隋书》,李延寿撰的《南史》和《北史》,称唐八史。

《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称为“五代史”。由于这五部史书均无典章制度的“志”,高宗时又由李延寿、敬播、李淳风补撰《五代史志》,后附入《隋书》。

中国古代历史上官修史书制度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

唐朝还出现了两部重要史学著作,一部是《史通》,一部是《通典》。《史通》为刘知几所撰。刘知几702年来到长安,担任史官,参与修史。后因在史馆难述己见,遂离开史馆,自己著书,撰写《史通》30卷。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批评和史学理论的专著。

《史通》对过去的史书,从源流、体例、内容、编纂方法、史料搜集选择、语言文字、写作技巧到人物评价、史事记述,都进行了全面的评论,同时提出自己的史学主张。刘知几对于史家和写史提出一些标准,指出史家必须兼备才、学、识“三长”,尤其强调“识”。写史要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而不能为迎合权势或以个人恩怨歪曲历史真相。对唐以前史学作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奠定了我国古代史学理论的基础,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通典》为杜佑所撰。杜佑为京兆万年(长安)人,唐代著名的政治家、理财家、史学家。出身关中望族,以世荫入仕。从地方官做起,后在朝廷任宰相、度支使、盐铁使等要职,做官长达60余年,通晓唐代政治、经济、军事等典章制度。当时唐朝的政治处在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杜佑研究典章制度的沿革,也是为了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解决、挽救日益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巩固唐王朝的统治。在刘秩《政典》一书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和改编,历时36年撰成《通典》。这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典章制度的专史。全书共200卷,分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9门,各门下又分若干子目,除《兵典》外,对每一种制度述其古今源流,唐代尤为详尽。所搜集的史料,唐以前根据正史等书籍,唐代部分取自唐令、诏敕、奏疏及《大唐六典》、《大唐开元礼》等文献,有极高的史料价值。《通典》开创了史学著作的新途径,宋代马端临撰《文献通考》、郑樵撰《通志》,与《通典》合称“三通”。到清代发展为《九通》。

唐代史学家还创立了会要体史书。德宗时的苏曼、苏弁兄弟所撰《会要》40卷,记载从唐高祖至德宗9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礼乐等制度的兴废变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会要体史书。宣宗时又修《续会要》40卷。

展示推广-翻历史网展示位

精彩图文

热门精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