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为何都称孤道寡,都有哪些自称?

发布时间:2019-08-22 14:04发布者:翻历史网

中国古代皇帝、诸侯王,历来喜欢“称孤道寡”。

而封建统治者他们的自称,却并非只有影视剧中常见的“朕”一种,还有寡人、孤、不谷(不毂)、孤家等。既是自称,而这些称呼本质上都是第一人称“我”的意思。但分别蕴含的意义,却是大不相同。

《老子》:“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毂(谷)。”这些都是君主们十分谦卑的自称。

中国古代皇帝为何都称孤道寡,都有哪些自称?

1、寡人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在“完璧归赵”历史典故中,赵王自称“寡人”,秦王亦自称“寡人”。

寡人,即寡德之人,用法上比“孤”复杂些。意思是“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这是中国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中国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意思是说君主、诸侯的权位是老天爷赋予的,老天爷只会把天下给予有德之人,如果失德便会失去尊贵权位,所以他们无比谦卑地称自己为“寡人”,时刻提醒和鞭策自己“德寡不足”。

身为地位最高的统治者,却时刻说自己“寡德不足”,果然,低调,才是最厉害的炫耀!

2、寡人、孤、不谷用法演变

春秋时期,东周列国诸侯皆自称“寡人”,不过楚国是个例外,楚王多自称“不谷”,而较小较弱的诸侯也有自称“孤”的现象。

战国时期,战国七雄虽自僭号称王,但仍自称“寡人”,而不用周天子专用的自称“予一人”。

秦末项羽和刘邦所分封的诸王,都自称为寡人。汉朝诸侯王,多自称寡人。

东汉末年,“孤”较为流行,比如曹操称魏王,孙权称帝,都自称“孤”而不称“寡人”。两汉时期尚多见,汉以后较少见。自唐朝以后,自称“寡人”者,当然有,但更少了。

另外,古代士大夫、诸侯夫人也有自称为“寡人”的想象,但不是主流。如《诗-邶风》:“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国的国君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自称。

3、朕

中国最早的词解专著《尔雅·释诂》,对“朕”字作了明确的解释。

《尔雅·释诂》:“朕,身也。”

在先秦时代(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前),“朕”就是个第一人称代词,像“我”一样普通、烂大街的称呼,因为不管高低贵贱,人人皆可自称“朕”。

自从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后,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人,“朕”这个称呼,就成了皇帝配套的专属称谓,独一无二,被赋予了神圣意义。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明确规定:“天子自称曰朕。”从此,“朕”只属于皇帝自称,其所有人都不能再自称“朕”了。皇帝垄断了“朕”这一称呼。否则,就是僭越重罪。

4、“朕”的本义及引申

今天人们看到的“朕”字,是简字。实际上:“朕”字,由“舟”和“灷”(zhuan)组成。

“舟”本意指小船(如一叶扁舟,舟是非常窄小的那种船)。“灷”(zhuan)本意指火种。

小船和火种合一起,是什么意思?答案:小船的裂缝。《考工记图·函人注》:“舟之缝理曰朕”。

因此“小船的裂缝”引申征兆、迹象。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如龟壳之裂纹也。表明天子要防微杜渐,哪怕预示一丝小小裂缝,也要时时独省自身。

朕,经过引申,成为皇帝的专用自称后,可以说已经是一个谦虚到极致的自称,却也能大大提高了自己自省自励自谦的逼格。

同时皇帝专称“朕”后,又赋予了神圣及神秘色彩,神圣不可侵犯。如《史记·李斯列传》:“天子所以贵者,但以闻声,群臣莫得见其面,故号曰“朕”。

5、古代最高统治者-称呼演变

秦始皇以前的先秦时代,最高统治者只称“王”,或单字“皇”,或单字“帝”,比如三皇五帝,尧帝、舜帝、禹帝。商纣王、周文王、周武王、秦王、赵王等等。

秦始皇一统后,创造了“皇帝”一词。从此之后,历朝历代的最高统治者,沿袭都称“皇帝”,“朕”这个皇帝专属自称,也随之被沿袭,直至中国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而彻底终止。

封建帝制的完结,“朕”这个属于皇帝的专属称号,也画上了句号。

展示推广-翻历史网展示位

精彩图文

热门精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