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国力的象征“战车”为何最终退出战争历史舞台?

发布时间:2019-08-07 13:35发布者:翻历史网

战车,是先秦时代战场上的武器之王。中国早在夏朝时就已经出现了战车。据记载,夏朝末年,商汤伐夏的战争中就动用了战车70乘。而至商朝末年,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中更是出动了300乘战车。到了春秋时期,车战已完全成为了当时战场的主流作战形式。可当历史迈进战国时代,战车数量却开始逐渐减少,甚至慢慢退出了战争舞台。这又是为什么呢?

先秦时期国力的象征“战车”为何最终退出战争历史舞台?

一、驰骋疆场

战车制度在商代时已开始逐渐发展,那时候的战车已采用一车三员制,即一辆战车上配备有车左、参乘、车右三名甲士。“车左”持弓弩,负责远程攻击;“参乘”随身配有刀剑,负责驾驶战车;“车右”执戈矛,负责近战。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驷马最早指的就是拉战车的四匹马,“驷马难追”形容的就是驷马战车风驰电掣的速度。西周时已经开始出现驷马战车,驷马战车一方面增加了战车的动力,提高了车速,另一方面又增强了战车的冲击力,提升了整体战斗力。那时候的战车已配备“车之五兵”,即“矛、戟、剑、盾、弓”,不仅能攻能守,还能兼顾长距离对战与短距离交战。作战车阵也已经有了方阵、雁行之阵、鱼鳞之阵等多种形制。

到了春秋时期无论是战车的性能、装备、编制、阵形等均已达到了巅峰状态。自此,战车已完全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导地位。

战车交战在当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屈原的《九歌·国殇》里是这样描写的:

“操吴戈兮披犀甲”甲士手执盾牌,身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战车车轮摩挲,短兵相接;

“矢交坠兮士争先”弓箭如雨坠落,战士奋勇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冲破了我方队形,搅乱了战车阵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左边的马战死沙场,右边的马被兵器所伤……

由此可观当时车战的大致情况。

正由于战车在先秦战场上所占据的主导地位,战车的数量就自然成为了衡量当时各国军事实力强弱的一项重要标准。“车百乘,此卿大夫采地之大者,是谓百乘之家……车千乘,此诸侯之大者,谓之千乘之国……兵车万乘,戎卒七十二万人,故曰万乘之主”,拥有战车百乘称为家,千乘为国,万乘为主,这里很明显地将战车数量与势力强弱的关系表现了出来。

可这样的情形,从春秋末期开始,悄悄发生了变化。

先秦时期国力的象征“战车”为何最终退出战争历史舞台?

二、毁车为行

公元前541年,晋国派兵攻北狄。魏舒跟随荀吴率军作战,与狄人步兵遇于大原地区。大原地形险隘,晋国战车无法施展,纵使晋军装备精良战斗力强盛,但相形之下,狄人的步兵机动灵活,尽占上风。于是魏舒提出了“毁车为行”,将战车甲士与随车兵卒合编成步兵作战。荀吴欲纳其议,却遭到战车甲士们的反对。

先秦时的战车甲士都是具有一定身份的贵族,让他们弃车与兵卒合编,在一定程度上是降低其身份地位,故荀吴的亲信甲士带头违抗此令。荀吴与魏舒当机立断将带头反对的甲士斩首示众,以达到杀一儆百的效果。最后改编顺利进行,晋军大败狄军。此“毁车为行”之举成为古代车战转为步兵作战的重要标志。

而到了战国,一次更大的军事改革正在酝酿而生。赵国地处北边,常受到林胡、楼烦、东胡等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待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正处于国势衰落之期,周边小国俱来骚扰。

赵武灵王力图改革国家之弊,他力排众议,取胡人服饰与军事制度之长,在本国进行“易服饰”“习骑射”的改革。号令全国着窄袖短衣的胡服,放弃车战,训练专业的骑兵队伍。不久,赵国的军事能力与生产能力大大提升,凭借着精良的骑兵部队,赵国向北方扩展了千里疆土,称霸一时。中原各国也纷纷仿效,骑兵逐渐开始兴起。

三、黯然谢幕

步兵与骑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车战在春秋战国战场上的比重。但战车地位的下降依然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秦汉时期,铁兵器与弩机的出现配合步兵与骑兵的作战方式,使步兵与骑兵可以更有效地攻击整密的车阵,这才使得车战不再是战场上的主要作战方式了。汉武帝时,为抗击北方的匈奴骑兵,汉朝训练发展了大量骑兵,骑兵制度不断完善,至此,战车逐渐退出了战争舞台。

谈及曾经雄霸一时的超级武器由盛转衰的缘由,首先避不开的是其自身的劣势。战车以其冲击力见长,但形制笨重机动性差。一辆战车宽约3米,套上马后全长约3米,整辆车占地约9平方米。战车车体长、占地面积大,加上当时弓矢射程有限,故难作纵深配置,也无法采用纵队作战,通常只采用一线横列阵,这就大大增加了临阵变换队形的难度。

机动性差也造成其作战场地只适用于平坦开阔地带,而在峡谷、丘陵、陡坡等等地区均受到严重的限制。由此带来的驾驶困难也是其一大弊端,战前,御者皆需受到专业训练,而战斗中一旦御者战死便会使整辆战车的战斗力大大折损。战车作战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战斗队形、作战方式及军队编制。

有弊端就必有改革。实际上整个春秋战国都处在不断改革之中。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大变革时期,从奴隶制到封建制的改革,渗透进了社会的方方面面。

先秦时期国力的象征“战车”为何最终退出战争历史舞台?

春秋时的贵族争霸战争到了战国,逐渐演变成了诸侯兼并战争。战争性质的转变滋生了各国诸侯的野心,作战疆域扩大,地形更加复杂,战车的特点已无法完全适应当时的状况。土地制度的改革和生产力的发展使更多的民众得以从农业生产中脱身出来加入战斗之中,更具机动性的步兵与骑兵,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逐渐兴起。新式武器及更加精良的装备配合步兵与骑兵,开启了更多新的作战模式。

春秋时的车战更像是贵族间的“游戏”,杀伐屠戮不是目的,以势压人,点到即止才是胜利的标准。而当战国时代的大门开启之时,战争便成了生死存亡之战,开疆拓土或保家卫国,人人必拼死力战。战场上武器至关重要,只有不断改良不断更新才能占据先声。在时代环境的改变下,曾经横扫中原的超级武器,被一轮又一轮的新式武器所替代,最终退居幕后,静观历史沉浮。

展示推广-翻历史网展示位

精彩图文

热门精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