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西域王国:安息古国帕提亚是什么样的国家?
发布时间:2019-01-08 16:57发布者:翻历史网
发布时间:2019-01-08 16:57发布者:翻历史网
伊朗古代奴隶制王国。建于前247年,面积为229.856854万平方千米
帕提亚帝国开国君主为阿尔撒息,帕提亚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呼罗珊地区,在波斯帝国和塞琉西王朝时期是一个省。Parthia之名源自波斯游牧民族——帕尔尼部落(Parni)之名,帕提亚人属于白匈奴的一支;汉朝取其开国者Arsacids汉语音译“安息”作为国名。公元前3世纪前期,游牧的达海部落联盟的帕尔尼部从今锡尔河流域迁徙到帕提亚,与当地居民融合。公元前247年,帕尔尼部的首领阿萨息斯杀死塞琉西王朝的总督,以尼萨(今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为都城,建立阿萨息斯王朝。汉朝取阿尔撒息王朝的汉语音译“安息”作为国名,称之为安息,西方史家称之为帕提亚(Parthia)。公元226年被波斯萨珊王朝代替,其疆域最大时北至里海,南至波斯湾,东接大夏、古印度,西至幼发拉底河即今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全境,土耳其、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部分。
安息,古代中东的地名和国名,又作“帕提亚”(英文作Parthia,国家名),帕提亚为取英语Parthia之名的现代汉语音译,而Parthia之名源自波斯游牧民族——帕尔尼部落(Parni)之名,帕提亚人属于白匈奴的一支;汉朝则取其开国者Arsacids汉语音译“安息”作为国名;与汉朝关系密切,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其民族以安息回马箭而著称。首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作为地名,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呼罗珊地区。作为国名,指公元前247~公元224年的帕提亚(Parthia)帝国
安息帝国在中东存在四百七十余年,它由很多小地区、小部落组成,很不稳定,不是一个政治上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但因它在地理上居欧亚贸易要道,而在经济上得以繁荣。古代“丝绸之路”和几条重要支路都要穿过安息。若从帕米尔以西取道索格底亚那,西南行经号为“小安息”的重要商业城市木鹿、旧都和椟、阿蛮(Acbatana,今伊朗哈马丹)、冬宫斯宾,即达斯罗。
斯罗是中东贸易枢纽,据说有六十万人口。自斯罗沿底格里斯河南下可达于罗(Uruk)和条支(Antiochea,即Charax-Spasinu),西行可达安条克、帕尔米拉(Palmyra)、大马士革,乃至犁靬(埃及亚历山大城)。若另从皮山启程,越悬度,经创宾、乌弋山离,再经喀尔马尼亚、波斯,也到达波斯湾头的条支。若走更北的道路,即自天山以北经乌孙、大宛以西河中地区,亦须通过安息的东方门户木鹿。若走海路,自南亚次大陆西岸诸港西航,经波斯湾至条支的海路,则比渡阿拉伯海、红海至大秦的海路要近得多。安息从处于垄断东西贸易路线的中继地位而获得的利益,是它得以繁荣的重要原因。
后世学者认为帕提亚陆军分为重骑兵、轻骑兵与徒步弓兵,其中骑兵占了绝大部份。重骑兵全部都由贵族子弟担任,人数最少。而这些贵族的部下及部下的族人充当轻骑兵,是帕提亚陆军最典型军种,人数最多。贵族领地内的自由民徵发部份为徒步弓箭兵,数量不明。
重骑兵人数很少,全由贵族组成,贵族骑士与战马均批上铜制或铁制的铠甲,比较花得起钱的贵族,人马所使用的装备就比较齐全,有钱的骑士可能除了一般胸甲与头盔外,还可再加上额外的铁手套、铁护腿或头饰,所骑乘的战马可能会增配铁面帘与护颈。至于位阶比较低或比较缺钱的贵族则人马受铠甲保护的部位会比较少。所有重骑兵的主要武装是一支大约四公尺长的骑枪(Kontos),使用时须双手握持,这时骑士以双膝控制战马的行进方向。副武装则有长剑、战斧或弓矢。战斗时,帕提亚重骑兵以密集队型冲向敌军侧翼或后背,执行震撼冲锋。
数量众多的帕提亚轻骑兵构成帕提亚陆军的主要部份,他们极少穿戴盔甲以提高战马的速度。轻骑兵使用复合弓为主要武器,帕提亚复合弓弓身由木材、兽骨与皮革胶合而成,依照普鲁塔克与迪奥的描述,帕提亚复合弓的威力可能比地中海世界使用的复合弓还大。帕提亚轻骑兵采行中亚游牧民族最擅长的打带跑骑射战术,普鲁塔克也说,帕提亚轻骑兵会诈败佯退,趁著敌人追来之际,在马背上扭腰转身张弓回射追兵,这就是在卡雷会战出名的帕提亚回马射(Parthian Shot),亦可译为安息人战术。
嚈哒白匈奴
yàndā也作嚈哒。嚈哒人(Hephthalite)是古代生活在欧亚大陆的游牧民族。亦作Ephthalite。5~6世纪一再侵入波斯和印度的一个部族。根据中国史书,他们原来居住长城以北,称滑国。是汉代大月氏人的后裔,西方史学家称之为“白匈奴”。嚈哒人起源于塞北,扩展其势力于妫水之南、定都于拔底延城。公元4世纪70年代初越阿尔泰山西迁粟特,其国的政治中心在两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阿富汗。在南北朝时期,于大漠南北与魏争雄,嚈哒与蠕蠕相结,广泛活动于阿尔泰山脉以西的地方,并从索格底亚那越过地水侵略当时处于衰落中的贵霜王国,并扩展其势力于波斯,并将波斯击败,使波斯王称臣纳贡。全盛时,其领域东至葱岭到天山南路的一部分,西至里海的库尔干河地方。迫使北朝之魏在516年遣使到南朝的梁朝通好,以免腹背受敌。嚈哒人无城镇、无文字,实行一妻多夫,6世纪中叶被突厥人击溃,可能与附近居民同化。
嚈哒人族源、族属异说纷纭,高车、车师、大月氏、康居、柔然、蒙古、伊朗、鲜卑等说,无定论。2003年钱伯泉著《于嚈哒族源问题的新探索》肯定嚈哒的族源为阿尔泰山周围的呼得和东部天山以北的车师后部。
嚈哒人起源于蒙古草原,公元4世纪70年代初跨阿尔泰山向西南迁徙,占领索格狄亚那。5世纪20年代中,跨过阿姆河侵入萨珊波斯,但被巴赫拉姆五世(420~438在位)击退;遂转向吐火罗斯坦(葱岭以西,阿姆河以南一带),于30年代末征服盘踞该处的寄多罗贵霜,随即西向同波斯冲突;453年大败萨珊王雅兹底格德二世(438~457在位),484年又杀死菲鲁兹(457~484在位),一度占领大部分呼罗珊地区,极大地消耗了波斯的国力,终于迫使波斯纳贡称臣。
6世纪初,嚈哒人北上同高车争夺准噶尔盆地及其以西地区,并控制高昌,遏制柔然势力的西进。与此同时,嚈哒人又东进控制塔里木盆地西部,南道直至于阗,北道直至焉耆。经过西域南北道,嚈哒人频繁地开展同中国北魏、西魏、北周乃至梁朝的交往。
5世纪中,嚈哒人乘击败雅兹底格德二世之机,南下侵入笈多印度,但被塞建陀笈多击退。70年代末,嚈哒人最终灭亡犍陀罗地区的寄多罗贵霜残余势力,立特勤为王,并以此为基地,于6世纪初再次大举入侵印度,一度推进至摩揭陀,但旋被马尔瓦的耶输陀曼等击退。
约558~567年间,萨珊波斯和当时北亚新兴的游牧部族突厥联盟,夹击嚈哒人,遂亡,领土被瓜分,部众散居于北亚、中亚及南亚各地,后渐与各地民族融合。因处于联结中国、印度、南俄商道之中心,商业极为繁荣。